發表文章

理財小分享:馬太效應

今天看到一段蠻有趣的 Youtube 片,在這兒分享一下: 內容先以貧富差距為切入點,好像是解釋為何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原因,然而後來卻帶出發人深省的道理。作者引述《百萬英鎊》的故事,故事中的窮人拿到百萬元後,之所以受到其他尊重及祟拜,全因他以往的經歷令他很懂得股巿的操作,只是他沒有資本。因此帶出很多人都埋怨自己沒運氣沒資本,有錢人本身"贏在起跑線",然而,若然機會來到他們面前,很多人都抓不住,因為他們沒有裝備自己去迎接機會,然後繼續怨天尤人。 一直都想說,我身邊太多朋友為自己設限,深信自己一定不可能做有錢人,甚至有些深信自己永遠都是窮人。有些人說不是人人都想做有錢人,其實他們是放棄理財。我一直認為理財是基本技能,很奇怪為何學校卻沒有這科的主修,因為你不去主動理財,只會任由其他人控制你的財富。即使你現在有一份很高收入的工作,你可確保退休後可推持現在的生活嗎?即使你住在福利國家,可享有退休福利,你可確保你退休時政府沒有收緊退休保𥕞嗎?尤其是近年少子化,政府開始提高退休年齡,不學理財只是將你自己的人生拱手相讓給第三方去管理,為何要如此傻?因此,學投資不是為了變有錢,是為了保障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學懂如何買房子,不是增加負擔或做樓奴,是為了保𥕞自己的生活不被業主操控。理財第一步,心態很重要,要學習正確的心態, 反思一下,我和我老公一直夢想變為富翁,雖然近年努力的賺了第一桶金,然而仍然覺得路途遙遠,苦無方向。尤其是近年興起財務自由,我們更以此作為目標。但錢在手了,若要將 10 萬變為 20 萬,我們都沒有這樣把握。這影片提醒了我其實我們還未準備好,還需要裝備好自己,拿到了錢卻不懂如何運用,我們的理財心態已經準備好了,是時候要學習多一些實用的財務知識,看多些相關的書,這樣才會踏實地把財富增值。

移民申請後有感

最初我們跟很多人的心態一樣,先拿到 PR 再考慮是否真的移民。然而其實整個過程是很煎熬的。由我們開始準備申請,到取得澳洲 PR,整整花了一年時間。請問你會放棄花了一年時間才取得的東西嗎?你又知不知道,澳洲的移民申請費是 3 千多澳元嗎?而你伴侶及孩子也要交 1 千多元,總共數萬元港幣,你會花數萬元只為了買個安心嗎?所以,移民真的要很有決心,要認清前路是漫長的,否則遇到很小的困難你便會放棄。 對於用移民顧問還是自己申請這方面,我認為各有各好。其實整個過程都可以自己 DIY 的,像我們這樣也能順利完成,分別在於我們沒有專業意見,跌跌踫踫下才完成了申請。但對於想申請州擔保的人,必須要找一份工作,但可恨的是你沒有居住權根本沒有公司願意見你一面。這方面,我知道有些移民顧問與某些公司合作,可以推薦申請者給他們,可能基於某些公司本身難以吸引人才,經這些渠道招攬人才。除了這原因,移民顧問可增加你移民的決心,我聽過很多朋友卡在英語試的一關很久,已經考到很灰心,後來也因此放棄了,因此花點錢在移民顧問可以迫使你斷續向前。但我也知不少人沒有靠移民顧問,特地到澳洲留學,花了一年時間讀書,畢業後再努力找工作,最後順利拿到 PR。這些例子都是實實在在的,是可行的,只視乎你是否很決心。 移民過程是很無助及令人擔憂的,但千萬別放棄,有很多人都面對相同的問題,在網上有很多有心人把他們的經驗記錄下來,每個問題都是有方法解決的。還有,即使澳洲每年收緊移民政策,但其實有很多其他選擇,例如新西蘭。新西蘭鄰近澳洲,但要求相較低,例如工作證明可以配合其他文件如僱員合約,糧單,那便不需要找前僱主重新寫信。總結一句,只要有心,任何困難都一定會解決到。

移民申請

在網上提交申請意向後,餘下的就是等待移民局邀請。澳洲大約每兩個星期邀請一次,加拿大則沒有既定時間,大約二至三星期不等。在這兒補充一下,如果分數相同,便會以你的提交申請時間為準,越早申請越好,所以達到最低門檻時便要立刻提交申請,再慢慢取更高分數。 回想當年澳洲最低門檻還是 65 分,而我們取得 70 分,提交申請後想不到趕上了尾班車,第二天已經收到邀請電郵。加拿大則比澳洲慢了兩個星期。幾經辛苦終於得到邀請,建立了 Application,交了申請費,但其實只是開始了申請之路,還有很多事情要注意。申請時除了要提交之前預備的學歷,工作信,還有出生紙,結婚證明等等,另外,有好幾個項目需要準備。 首先是做體檢,需要去指定體檢中心,費用大約一千多元,主要是檢查你有沒有傳染病,而結果會直接上傳去移民局的系統,你是不會知道的(p.s.千多元卻不能看結果的體檢真的超貴....)。如果像我們一樣同時申請澳洲及加拿大的,十分建議選擇共同指定的體檢中心。我當時沒想那麼多,結果澳洲選了一個不是加拿大指定的中心,分別做了兩次體檢,不但浪費時間,也在兩個月內照了兩次 X 光,對身體有害呢! 另一個就是到警署申請無犯罪紀錄。申請無犯罪紀錄必須帶移民局發出的信,說明你的申請是為了移民。這方面我們也有一個小插曲,當我們為加拿大申請時,那時的主任跟我們說移民局給我們的信沒有地址,拒絕我們的申請,結果白白等了個半鐘卻要打道回府。最麻煩的是根本沒有渠道通知移民局,網上填寫了查詢表格也一直沒有回覆。後來我決定在無犯罪紀錄項目上載一封信,說明警署的解釋及要求重發一封信,然後直接提交申請。最後等了兩天,在 Application 內果然收到移民官的訊息,原來溝通的唯一的方法只有在 Application 內上載文件.... 所以申請加拿大切記要主動要求發出有移民局地址的信,因為警署辦公時間只在星期一至五,普遍打工仔都要請假去,有任何問題只會浪費了年假。 另外,澳洲及加拿大都要求所有申請者提交過往十年內的 Travel History。澳洲叫 Form 80,加拿大叫 IMM5562E。這要求其實是想了解所有申請者有沒有去過有恐佈分子的國家,澳洲更要了解詳細工作履歷,有沒有真空期,是否去過其他國家做軍事訓練。加拿大方面則需要把護照所有頁都上載做證明。這些資料都是避免恐佈分子經技術移民潛入國家。

技術移民計分制度

先補充說明,我們同時申請了澳洲及加拿大的技術移民。澳洲是 SkillSelect,加拿大是 Express Entry。原因是兩個地方的教育制度及環境都非常相似,而且技術移民制度相近,我老公計分後認為兩邊都有機會成功(雖然後來我發現他在加拿 大計錯了分,給我狠狠的駡了一頓,還好最後有驚無險。。。),所以我們同一時間都申請了兩邊,看看哪一個會成功。我們都認為澳洲天氣比較宜人,所以首選是澳洲。 澳洲及加拿大的計分方法大同小異,但移民局每年都修訂的關係,詳細就不說了 ,請上官網參考( Australia / Canada ),現在只寫下我當年申請的要求,要重申每年都是不同的。 先大概說一下我的背景:我有 7 年以上的 web developer 經驗,大學修讀 Computer Engineering,也有一個 IT 相關的 Master,沒有到澳洲或加拿大留過學,也沒有任何澳洲或加拿大工作經驗。我老公大學也是修讀電腦相關的學科,做 developer 的年資多於 3 年,也是沒有海外經驗。我們的背景今年來說真的超難申請移民的,很慶幸當年能夠決斷地提交申請,這點往後再說。 澳洲及加拿大計分制度主要考慮以下條件: 1. 年齡:澳洲及加拿大都歡迎 30 - 32 歲左右的申請者,這個年齡組別分數都是最高的。而我們也正值這年齡,多過 32 歲基本上逐年扣分,所以說越早申請越好。 2. 工作經驗:澳洲及加拿大都有一個熱門職業的清單,澳洲叫 SOL,加拿大叫 NOC,基本上不是熱門職業就不符合申請資格了。澳洲方面,工作年資也不是你說多少年就多少年,申請之前要向你所屬職業的驗證機構提交相關資料,取得驗證文件才可申請移民;加拿大方面則是由移民官決定的。在前篇我也有提到,他們的 reference letter 都是有格式的,要有你工作內容,是否 Full Time,在哪個國家工作等等,總之正常公司都不會寫的格式,所以需要找你前公司寫一份,最考驗人性的一步。最後,分數也有上限,澳洲多於 8 年便已是最高分,並要由你取得大學學位開始計算,再扣除 2 年經驗;而加拿大最多只計 3 年經驗。 3. 學歷:學歷需要與你申請的職業有關聯,有關聯的定義則由移民官決定,如澳洲,需要三分二以上的學分與職業相關。由於這點很靠移民官的決定,我們也控制不了,也沒想那麼多,只是直接

移民申請攻略(二)- IELTS

技術移民最折磨人的要算是英語試了。由於大量新移民湧入大城巿,澳洲不斷收緊移民制度,獨立技術移民計分門檻每年提高, 幾乎所有申請人都需要在英語試拿到可觀分數才達到最低申請門檻。大部分人也會先考 IELTS,而我也不例外,當年至少要四科全七分(最高為九分),已經考起很多人。有些人說 IELTS 較難,所以會考第二個英語試,這個我就不太清楚,可幸的是我取得了四科全七以上,一共考了四次 IELTS,可根據這些經驗總結一些心得。 IELTS 不外乎是一個考試,考試就有它的遊戲規則,你懂了箇中技巧就有機會取得你想要的成績。另外,你的狀態其實很關鍵,所以不宜考太多次,每考多一次你的狀態就會下降,還記得我第四次根本已經沒心情考,Listening 由第一次 8.5 分跌到 6.5 分。所以 寧願第一二次考試以最佳狀態迎接,基本上我是第二次考試已取得全七,但不是直接取得的,在後面會解釋。 建議第一次考試準備大約三個月,之後的考試相隔大約個半月左右。這三個月是密集式的操練,如果工作太忙的人,可能延長準備時間到四至五個月。IELTS 分為 Reading,Listening, Writing 及 Speaking,讓我來說明一下我怎樣準備各科。 Reading 是四科之中最簡單的,並不是因為我閱讀能力高,而是它的技巧只有一個:就是找出同義詞 (Synonyms) 。IELTS 考試着重四個方面,其中一樣就是同義詞。舉例來說,在文章裏你看到 "Peter is happy",它的問題不會直接用 happy,而是 Peter feels delighted。基本上如果你找到了同義詞,它便是答案了,不妨直接抄下。如果你的問題是詞彙量不足,連意思也不知道,我建議你先讀 IELTS 官方出版的 Cambridge Vocabulary for IELTS Advanced,裹面的詞彙其實就是 IETLS 的考試範圍 (?!) 這本書對我之後要說的 Writing 也有幫助。英語較弱的人可由 Cambridge Vocabulary for IELTS 讀起,但要拿七分以上就要好好運用 Advanced 的詞𢑥。總的來說,Reading 的策略是,先閱讀題目,標出要找的重要詞𢑥及短句,在文章內配對同義詞及同義句,找到便直接寫下答案,餘下的便是小心抄寫答案,不要少了

移民申請攻略(一)- 工作及學歷

讓我開始寫準備申請移民的過程。沒錯,申請前是要準備很多東西的。 移民準備工作主要有三樣,分別是工作經驗,學歷及英語能力試。 工作經驗在這三項準備中最難以達標及難以控制的。整個移民申請過程我們都是 DIY 的,所以沒有移民顧問的指導下自行摸索的。於是我和我老公很天真地把我們每份工作的推薦信直接提交申請,結果全打回頭。拒絕原因是格式不對,仔細一看原來要跟足他們的要求包括要寫出工作內容及列出所有曾工作過的國家!根本沒有一間公司會寫這樣的信,意味着要找你過往的公司重新寫一封信,真是人性的大考驗!這方面我和我老公都是幸運的,過往的公司都沒有倒閉。而我的上司知道我要移民後都很願意幫我,而我也準備了模板,所以頗順利的。雖然如此,困難還是有的。我老公其中一個上司已離開公司,他只好問一下人事部可否寫一封信。初時人事部是抗拒的,我們不斷強調這封信是為了移民,不需要寫好說話,只須寫一下工作內容,並事先準備好一份模板。人事部拿着這封信跟經理討論後,終於願意寫一封信給我老公,內容當然有所修改。其實我們都抱着一試的心態,因為澳洲要求 director 或 supervisor 寫這封信,而我老公這封信是人事部寫的,可幸的是澳洲的驗證機構沒有為難我們,就這樣通過了。 我相信這一步確實考起了很多人,尤其是有些公司已倒閉。如果公司已不存在或不方便告訴現時的公司你要移民的決定,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找你的前上司寫一封 statutory declaration,並一同宣誓(在香港可去民政事務處)。但這方法真的考驗你和前上司的關係了。。。 學歷方面,我們倆都沒什麼大問題,準備工作只是向大學申請 Transcript。澳洲學歷證明的重點是職業要與你的本科有關係。本人大學是修計算機工程的,所以十分有關聯。而我老公也是電腦相關的學科,然而他是由高級文憑升讀大學的,所以連高級文憑也要一同申請,在這方面花費了些金錢。。。準備好了學歷及工作文件,上載到澳洲的驗證機構 (IT 的機構是 Australian Computer Society),餘下只是等候消息。 後來我朋友說,他的學科達不到澳洲要求的 3 分之 2 學分與職業相關,所以要扣工作經驗,我確實有點奇怪。他與我讀同一學科(不同大學),然而我不清楚是不是 ACS 直接拒絕了他的學歷,但我和我老公只是把學歷上載到 ACS,也沒有想那麼多就完成了。可

一切由移民的決定開始

不經不覺,我和我老公已經來到澳洲幾個月了。突然心血來潮,想把自己的申請經歷一一記下來。 這兩年內,聽見身邊越來越多人移民,像逃難似的。我並不認為移民後會像童話故事般 happy ever forever,相反,將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難題。因此,我希望把自己移民的經歷一一記下,當感到灰心失意,想放棄的時候,回顧一下當年能夠來到澳洲是如何的幸運。尤其是,聽了不少朋友的經歷,發現原來我們的申請過程相對來說是順利及幸運的,我更加想珍惜這得來不易的移民機會。 說起初衷,很多朋友都問我為何能夠放棄在香港的家人及朋友,來到第二個國家重新開始?對於我來說,決定移民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香港的教育制度真的很不滯。近年家長們的風氣真的令我覺得心寒。現在所有家長都會報讀什麼 playgroup, N班,幼稚園不是學前教育嗎?為何還要這些"學前前"?我認為是家長們激烈競爭下衍生出來的產物,真的很可笑。可惜在香港的氛圍下,這些都是無法拒絕的,只會給其他人冠下不育兒的罪名。另外,雖然我自己是三大的畢業生,但回想起學業上的經㱘,我認為香港教育制度很大程度扼殺了我的潛能。香港教育制度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只是考試機器,眼見不少同學辛辛苦苦畢業後,卻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因為他的興趣都不能賺錢的。最後,只好找份政府工,想安安穩穩過一生。我和我老公還未有小孩,但我不希望將來我的小孩承受這一切,我希望他能夠學會獨立,找到自己的方向,並學會終身學習。我深信澳洲及加拿大都是可以提供這樣的環境給我的小孩。 第二,IT 在香港不受尊重。本人是做 IT programmer,在香港找工作其實是很吃香的,理應生活沒問題,甚至是前途一片光明。可是,IT 人在香港的地位其實很低,公司財政出了問題的時候,第一個就是裁 IT 部。不說個別公司,即使是政府,大部份都是以合約形式聘請 IT 人。政府帶頭放棄長期聘請 IT,更何況私人公司? 第三,越來越不喜歡中國社會的文化。香港人雖然自命與內地人不同,但底蘊都是傳承着中國文化:結婚一定要大排筵席,穿金戴銀; 買房子的錢越多,花在裝修的錢更多,為了把自己的家變為高檔次的;希望子女孝順到一個程度就是這一生都與自己一起住,孩子想獨立發展時便表達不滿 ,企圖扼殺孩子獨立的機會;對公司要忠心,準時下班便是罪;以上種種,在中國社會生活便要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不跟